安防时代的落寞之华为篇
华为作为通信领域的老大哥,其涉及的产业众多,其中安防更是其中一项。而华为安防起步的时间极早,但华为在早期并未注重安防产业——因为华为拓展安防的目的是为了监控机房,而非对“人”,这也导致华为后期进入安防领域中困难重重,其中的问题不仅仅是外界,还有华为自身的因素。笔者初次见到华为摄像机,还是在景阳的生产车间——在景阳生产车间的无尘房间里,生产人员手中的摄像机logo是华为商标。笔者好奇的问了句,景阳工作人员回答:“帮华为代工,毕竟这也可以作为营收之一。”虽然此时的华为并未下场做安防,但“华为进入安防”的消息却不断在安防产业中传播,而这一传播就是数年,甚至有媒体表示,华为进入安防,将让安防产业迎来腥风血雨。然而现在回头看看,安防线在华为,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从未正确“认识”安防产业。芯片带动安防 从网络上来看,华为进入安防产业可以追溯到1996年,那年华为为了开拓其他业务线,刘启武组建团队开发会议电视和视频监控产品,并成立了多媒体业务部,并推出“智真”视频会议平台。但可惜的是,随后华为把该业务与华为电气的环境动力监控业务整合在一起卖给了艾默生。华为第二次进入安防领域是在2006年,主要是结合运营商“全球眼”做监控软件平台,而此时的安防已经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前期,但华为并未把重心放置在安防领域之中,更是把安防相关设备交由其他设备商进行代工——深圳大量安防企业依靠华为订单得到快速发展。而在2004年10月,华为成立海思,主要做芯片外销业务。但成立之初的海思并未被任正非看重,而是与其他部门一样制定了两个目标:招聘2000人和三年内做到40亿元人民币。但海思在成立初期,其开始制作相对容易上手的芯片,其中一个是SIM卡芯片,结果研发出来后,同类价格单价从数美元跌到几元钱;转头研发视频监控芯片和机顶盒芯片,但效果依然不理想。而这也导致任老提出的“三年40亿元”的销售目标无法达成,有媒体报道称,在2004-2007年期间,海思销售额几乎为0。对此,任正非计划售卖海思,但并未有企业收购——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收购销售额极低,而运营成本极高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思曾研发了支持H.264的视频编解码芯片,但销售端为了避免芯片不稳定导致的后续问题,并不愿意过多销售这一类产品。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该芯片得到全面发展——摄像机从模拟走向数字,对数字化视频芯片的需求逐步增加,而选择国外品牌的视频编解码芯片,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芯片费用,同时还得支付额外的“入门费”。大华股份为了赶超海康,在与华为进行一系列的商讨及测试后,与海思签订了20万片H.264视频编码芯片合同。对于大华来说,海思视频编码芯片价格远低于国外品牌,同时也无需支付“入门费”,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成本。海思在尝到安防行业带来的甜头后,又做出了系统芯片(SoC),并在2010年与海康威视进行大规模合作。昔日的海外品牌在此期间不断鼓吹自己的“高端”芯片,但在海思极具性价比的芯片面前,纷纷败下阵来。而海思芯片也从“0”开始,逐渐到如今占领全国70%以上的视频编解码芯片市场。而这一切,也成为日后华为进军安防的基础。 华为安防的殊途 虽然华为进入安防的时间并不短,但对于华为来说并不算正式进入安防产业——曾任华为安防总裁的段爱国曾表示:“之前的华为一直是小打小闹。”原华为视频监控产品管理部部长张忠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2012年华为正式宣布进入安防领域,期间一直在试水。直到近年来,视频尤其行业视频的客户需求变得强劲,华为才确认值得用心投入这个行业,同时这个行业也能带动华为ICT基础产业的发展。”据华为相关人员表示,华为安防多年来一直处于二级部门,其并不会受到重用。而华为在安防产业中也并未有任何激进的做法,一直到段爱国接手才开始了征途。在段爱国刚以华为安防总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有华为老员工坦言:“段爱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把华为安防做起来;如果他做不起来,那么他未来只能被边缘化。”而段爱国也不负众望,在2019年安博会前夕推出了三款重量级视频监控产品,还推出基于智能视觉与感知的智能视频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用段爱国的话来说,就是“重新定义智能安防新生态模式”。对于段爱国来说,海康威视CEO胡扬忠所谓的“碎片化”、“场景化”等观点,无非就是劝退手段之一,他通过对安防企业的数量对比,发现近些年进入安防的企业还在不断攀升,为此制定了华为的发展路线——针对“碎片化”、“场景化”的特点,华为将通过软件定义摄像机、智能1拖N等技术,不断把碎片化场景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安防行业走向智能化时代。在2020年的采访中,段爱国表示安防产业将会因为华为的加入而换发新的生机——段爱国并不赞同传统安防的做法,他认为安防场景碎片化是因为安防企业各自为战导致数据不互通,即使互通也是没有意义,如果还站在过去的思维里来思考未来的问题,是不够的。他还表示,华为就是要在安防行业把最好的智能摄像机和普惠AI的摄像机都做出来,引爆智能方向。然而华为确实做出了“最好”的摄像机——某安防经销商表示,华为摄像机的硬件性能远超其他友商;但“普惠”却谈不上,某媒体主编表示:“华为摄像机主打高端,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定位。”但华为却有别于传统安防的打法——传统安防企业采用的是“从下至上”的打法,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走向顶层设计。这一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软硬件同质化严重;而华为则从顶层向下发展,以“云”为基本,逐步向下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华为机器视觉作为EBG下的二级部门,并不能获取华为的全力支持。某资深媒体主编在闲聊中说道:“从华为的布局来看,他们更多是在G端市场,但他们依然是基于整体项目进行落地,安防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华为在对产品的定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华为产品来说,华为更多的是定位在高端,而高端智能化设备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有率大约在15%左右,而在这一份额中,海康、大华、宇视等企业均有布局,华为要想在短时间内争夺这一市场,难度相对较大。面对华为的打法,某企业市场部人员说:希望华为继续这么打下去,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但在2020年底,华为业务的风格似乎改变了——笔者在杭州乘坐的士时,的士师傅说到华为安防时表示,放在以前根本听不懂华为安防业务人员在说什么,但现在他们说的内容与海康、大华相似,自己也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繁杂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华为正式进入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纷纷关注华为的一举一动,就连华为的新品发布会,也会对其内容进行逐句分析——对于海康威视及大华来说,华为入局,最担心莫过于芯片供应问题,一旦华为海思切断芯片供应,那么他们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海思方面并未对海康威视及大华股份等安防企业切断联系,即使是在“芯片荒”时期,海康威视及大华股份的海思芯片也未受到直接影响。而在华为的心声社区中,部分华为内部人员对于华为在安防的布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为的重心从未放在安防产业,如今贸然出击,能否突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的封锁?对于华为内部人员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1价格优势:华为在通信领域能快速崛起,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同时还有低廉的价格。而安防各类产品早已经过十余年的价格战,利润已经达到极致,部分工程商甚至坦言:“卖一个摄像头可能只赚几块钱。” 2技术突破不明显: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安防企业,早已把用户的需求摸透,各类技术不断应用在特定的场景之中,即使华为进入安防领域,也只能优化、完善相关技术,无法实现技术壁垒; 3人员资历:纵观安防企业人员,核心人员均是从事行业十余年,部分人员更是二十余年,已经有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生活;而华为即使开出高薪,也难以邀请到类似资深人员加入其中; 4概念多于实际:回顾华为安防的各类活动,不难看到5G、算力、AI、边缘云、大模型等技术,繁多的技术名词不断出现在PPT中;同时,华为更是采用从上向下的打法,让不明所以的甲方逐步迷失在PPT中; 5自研更安全:而在华为被打压后,华为更是提出了“全自研,更安全”的概念,其通过芯片为入口,通信 寿命“最短”的华为军团 2022年年初,业内突然传出“华为将售卖安防业务”这类消息,而传出这一消息的原因是华为内部中有这一传说:华为对各部门的领导者一般会有三年的期限,如果做不到设定的目标,将换帅。而三年期间以至,段爱国何去何从?但在同年5月底,华为在坂田基地举行第三批军团/系统部组建成立大会,并新成立5大军团/系统部——机器视觉军团赫然在列,而段爱国也从华为机器人视觉总裁,变更为军团CTO兼任机器视觉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原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担任机器视觉军团团长。某媒体主编表示,段爱国职务的变更,实际是退位,估计用不了多久,段爱国会离职。而在2022年年底,华为机器视觉提交了一份答卷: 虽然小道消息不断,但在2023年5月,“华为行业感知”微信发布了段爱国的相关内容,对外职务则是“华为行业感知领域总裁”。 然而在2023年6月,某媒体爆出华为已于2022年年底、2023年初这段时间取消机器视觉军团——这是华为取消的第一个军团。而机器视觉军团取消后,原研发团队并入光产品线,成为行业感知业务,原营销与服务人员则并入不同团队。笔者在联系原华为光产品线市场部PR时,该PR表示,机器视觉的业务场景依然太少,而并入到光产品线后,其业务范围能得到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是可见光这一领域。并入到光产品线的华为机器视觉,似乎陷入“沉默”。而在2023年10月9日,依图科技官微宣布,原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加入依图科技,任总裁。他将重点加速推进“场景化AI解决方案闭环与落地”“AI商业模式创新和变现”“MKT与市场营销升级”以及“生态合作创新”等工作。对于段爱国加入依图科技,有媒体表示,段爱国的离开,正好错开了安防这一行业,这对于段爱国来说无异于最佳的选择。 |